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的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差异
2019-10-26分类号:F326.11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区域土地规模种植效率比较视角,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区域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厘清不同禀赋区域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均存在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的门槛效应,表现为"负效应-正效应"的"U"型特征,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性空间是存在的。进一步比较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生产规模扩张大大改善了生产效率,但粮食产销平衡区与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呈现衰减态势,这主要源于土地规模禀赋与技术进步相匹配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需要强化粮食主产省县的土地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的匹配行为,以及粮食大户的生产激励行为。
【关键词】粮食生产规模 生产效率 门槛效应 区域差异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机理及其实现途径研究”(编号:15BJY094);;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课题资助项目“农村人力资本对湖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对策研究”(编号:XSP18YBZ135);;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湖南水稻规模种植效率实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17A103)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技术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