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9-10-25分类号:F323.22

【作者】王明新  叶倩  王迪  
【部门】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学院  
【摘要】为考察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特征,本文在分析中国2009—2016年秸秆优质化能源产量年际变化、区域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定量分析了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产量从2009年的119.63万t标准煤上升到2016年的508.51万t标准煤,以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为主,其中生物气化比重逐渐下降,固化成型比重迅速上升。全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均值从2009年的7.54 kg标准煤/hm2上升到2016年的30.51 kg标准煤/hm2。供给、需求和环境因素对其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7.10%、35.60%和22.30%。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总体上随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用电量和农村能源财政投入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人均耕地面积和机耕面积比例的上升而下降,随着饲草需求强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前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行政力量的推动。西北、东北和华中等地区应加强对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和科技支持力度。
【关键词】秸秆  优质化能源  省际差异  影响因素  增强回归树  中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ZH0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240)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