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及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
2019-10-25分类号:F323.211
【部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 黑龙江省气象院士工作站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中国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自然开发潜力方面的研究。[方法]文章从自然适宜性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地形、气候、土地类型和土壤4个方面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松嫩平原宜垦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1980—2015年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整体较好,最适宜垦区与较适宜垦区占松嫩平原面积的50.68%,分布在松嫩平原腹地大部地区,中部、中北部、中南部等地;(2)松嫩平原已开垦耕地资源中,持续利用耕地占松嫩平原面积的48.14%,空间上与宜垦程度高值区高度吻合;(3)新增耕地占区域面积的12.6%,以中度适宜垦区和较适宜垦区为主;(4)松嫩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占松嫩平原土地面积的15.56%,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均有分布,耕地后备资源中度及以上宜垦区占后备资源总量的74.65%。[结论]目前大庆市和白城市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但其中轻度及不适宜开垦区所占比例大,开发难度较大;松原市可开发资源相对丰富且开垦难度小。
【关键词】宜垦性评价 耕地后备资源 开发潜力 松嫩平原 粮食安全
【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8007);; 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stqx201801; stqx201702; stqx20170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