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不同方式生态补偿减贫效果研究——以云南省两贫困县为例
2019-10-25分类号:F323.8;X321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要】在全面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的大背景下,科学测度不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对于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8月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区域的FGT指数,分析不同方式生态补偿的实际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现金型补偿和岗位型补偿均降低了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缺口和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现金型补偿,岗位型补偿的减贫效果更好,显示出较高的瞄准度和持续性,而现金型补偿对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前提要求和定额支付的特点,降低了其减贫的精准度和持续性。因此,基于农户的异质性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补偿方式的协同作用,积极推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和补偿方式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深化生态补偿扶贫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生态补偿 扶贫 FGT指数 减贫效果
【基金】国家发改委西部司重点调研课题“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政策思路研究”(编号:XBS16-A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生态补偿与减贫政策相容性研究”(201717)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