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的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019-10-25分类号:F592.7;F323.8
【部门】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摘要】[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重庆市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194个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发展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农业园、农家乐、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其中农家乐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ANN值均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均呈集聚分布。(3)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其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61.15个/万km~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27.09个/万km~2。[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数目还比较少,各地之间存在差异,今后应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开拓发展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空间分布 重庆 发展模式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山地传统民居统筹规划与保护关键技术与示范”(2013BAJ11B0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