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异质性视角下林业投入劳动集约的成因分析——基于9省区林农数据的联立方程MV Tobit估计
2019-10-15分类号:F326.27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农户营林要素投入关系,揭示林业投入被锁定在劳动集约状态的成因,为提高农户营林积极性、促进林地经营向资本集约演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资本异质性视角,构建林农劳动与资本投入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全国9省区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投入决策的联合性、内生性及数据截尾性,模型估计采用改进的Nelon-Olson两阶段方法。该方法保留了Nelson-Olson方法两阶段的特征,但采用MV Tobit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考察扰动项的联合相关,提高估计效率。【结果】联立方程的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和资本总体上呈现显著性互补关系。但二者关系依资本异质性存在结构性差异,即劳动与增产性资本具有显著的互补关系,而劳动与省工性资本呈现不显著的替代关系,这与Hayami-Ruttan的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林业资本投入中省工性资本占比较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林地地形复杂等因素,弱化了省工性资本的替代性,是造成省工性资本与劳动投入关系不显著的重要成因。这种不显著使得增产性资本与劳动的互补性占据主导地位,由此使得劳动和资本整体表现出互补关系。此外,非农就业部门的工资对农户投入决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木材价格的资源调配功能并未发挥显著性作用。【结论】农户营林的资本和劳动投入总体上呈现互补性关系,这与二者在农业投入中表现出的替代关系相反。这种相反性与林地经营的特点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已有的基于农地经营的结论不能照搬应用于林地经营决策。这一反常现象可为解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投入未从劳动集约向资本集约转化提供一个有益视角。具体而言,农户营林的资本和劳动投入整体呈现互补性关系,导致林地经营劳动集约的固有形态被长期锁定,难以沿着Hayami-Ruttan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预期路径向资本集约的高级形态演化。以上结论对提高农户营林积极性、促进林业劳动集约化向资本集约转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内涵。国家长期致力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建设,对林业社会化服务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扶持。在当前集体林权的配套改革阶段,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关键词】劳动集约 要素替代 增产性资本 省工性资本 改进的Nelson-Olson估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营林投入的影响机理及效应评价”(71873099);青年项目“基于双内生视角的非农就业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福建、江西、云南集体林区为例”(714032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营林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产权激励、劳动配置和要素替代的视角”(18YJA7901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地投入的效应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2018RWSK06)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