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经营主体的湖北省青贮玉米生产状况调查
2019-10-15分类号:S513;S548
【部门】农业农村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秸秆农业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黄冈、荆门、襄阳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状况入户调查,从种植模式、肥料农药投入水平、机械化水平、产量收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影响经营主体种植积极性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黄冈主要是两季青贮玉米模式且规模化程度较高,荆门和襄阳地区主要为一季青贮玉米模式;襄阳氮肥施用量最高,黄冈次之,荆门最低,总体施氮量适宜,施钾量偏低;农药施用量以除草剂施用面积最大,其中莠去津是施用比例最大的成分且主要以复配剂形式施用。青贮玉米耕种收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作业是基施有机肥;青贮玉米年纯利润可达到19 247.5 CNY·hm~(–2),成本构成中地租占比最大,可通过优化肥料构成和施肥降低成本、通过协调和配合降低人工成本,通过调整品种、播期、密度等措施提高产量。
【关键词】新型经营主体 青贮玉米 生产状况 成本收益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200703);;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专项(2016-620-000-001-020)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