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符号学阐释
2019-10-15分类号:I06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要】本文借鉴后经典叙事学、符号学和传播学理论,审视和论析作为符号系统的"现实主义"。詹姆逊与巴尔特从符号学路径对现实主义的虚拟现实建构的论述转变了以往的"真实再现"范式。现实主义小说作为符号系统,有类于"拟态环境",其叙事"参符"既不同于"指符"(能指)的语言符号物质特性,也不同于"意符"(所指)的主观理解与阐释特性,是被作家或读者带入到文本创作或阐释场域之中来的那部分外部世界。现实主义小说中不同主体之间互动交流,形成了"类社交互动"系统,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 符号系统 “参符” “类社交互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九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15ZDB08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女性主义叙事阐释方法研究”(17BWW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英现实主义小说叙事伦理比较研究”(09YJA751072)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