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北仑河口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多环芳烃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风险评价

2019-09-26分类号:X592;X820.4

【作者】李斌  庞碧剑  谭趣孜  巫冷蝉  
【部门】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研究了在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幼苗期(2013年5月,春季)、中鱼期(2013年7月,夏季)和成鱼期(2013年10月,秋季)北仑河口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组成、风险及来源,分析了养殖环境对PAHs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中华乌塘鳢的富集响应,并评估了养殖环境的理论阈值及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系统内4个管理窗口(G1、G7、G3、G5)养殖水体的多环芳烃浓度的空间变化为G5>G7>G1>G3,主要受管理窗口理化性质差异、海水和陆源输入的影响;时间变化为中鱼期>成鱼期>幼苗期,主要与珍珠湾水质季节变化以及地表径流输入有关。受管道颗粒物含量影响,沉积物多环芳烃含量的空间变化为G1>G3>G7>G5;时间变化为幼苗期>中鱼期>成鱼期,主要与珍珠湾水质季节变化有关。幼苗期管理窗口水体多环芳烃主要源于石油燃烧排放,中鱼期主要是石油、石油燃烧和木、煤燃烧排放的混合源,成鱼期主要源于木、煤燃烧排放。而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是石油燃烧和木、煤燃烧排放来源。养殖水体多环芳烃的危害商值(HQ)小于1,沉积物多环芳烃含量均低于效应区间低值(ERL),说明该系统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较小。中华乌塘鳢的致癌风险指数(CRI)均低于1×10~(-6),没有致癌风险,CRI的时间变化主要与珍珠湾水质的季节变化有关,空间变化可能受陆源输入影响。中华乌塘鳢的CRI为可接受或较高时,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PAHs的剩余环境容量较高,养殖环境较好。
【关键词】红树林  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  多环芳烃  时空分布  风险评价
【基金】广西科学院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13YJ22HS11);; 广西红树林保护与重点利用实验室系统性研究课题(GKLMC-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