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的“通缩效应”与中美贸易余额

2019-09-25分类号:F832.6;F752;F757.12

【作者】梁立俊  龚雷豫  吴帆  
【部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系  
【摘要】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改革,随后人民币持续贬值,但中美贸易余额不升反降。文章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前提下,引入汇率预期以及贸易商(或消费者)行为变化等因素,提出并验证"通缩效应",试图解释人民币贬值,但中美贸易余额没有增加的现象。文章结论是:人民币持续贬值不能增加贸易余额,原因是人民币持续贬值使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可预期的连续下降,由此产生通缩效应,导致美国进口商推迟进口中国商品。政策当局在操作上应该加强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管理,避免趋势性的小幅度贬值产生的"通缩效应",长期内应该通过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
【关键词】人民币贬值预期  “通缩效应”  中美贸易余额  ARDL模型
【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项目(IRT_17R26)
【所属期刊栏目】国际经贸探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