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特性、区域异质性与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
2019-09-25分类号:F274
【部门】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摘要】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上游度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地位、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指数,系统刻画1997-2007年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形态,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价值链的产业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尚未形成严格的东中西梯次分布的价值链空间格局,产业属性决定国内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分工地位,产业国有比重越高越有助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产业资本劳动比提升嵌入位置却恶化分工地位,产业规模对分工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区域FDI导致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增值能力弱化,区域创新投入强化产业直接价值增值、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价值链嵌入位置,但二者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均不显著。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成本、选择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升级路径是构建国内价值链的关键。
【关键词】国内价值链 分工地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产业特性 区域异质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90021);;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7ZR0151);;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8TJ022);; 2018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项目(18QN03);;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807005056)
【所属期刊栏目】科技进步与对策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