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反季节秀珍菇菌株栽培性状评价与遗传差异分析
2019-09-24分类号:S646
【部门】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摘要】[目的]筛选出不同种源关系的优良反季节秀珍菇栽培菌株,为广西反季节秀珍菇优良栽培种源的选择及今后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个菌株的栽培品比试验,观测菌丝后期生长、出菇、黄斑病发病、子实体性状等特性,对8个菌株进行农艺性状评价;对8个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分析图谱判定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菌丝生长后期不吐黄水、黄斑病发病率低、出菇整齐、产量高的菌株是台秀57(农)、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子实体灰黑色且性状较好的菌株是台秀57(农)和秀珍P-6菌株;8个菌株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59~0.77,在0.59水平上8个菌株分为2个群,在0.68水平上分为4个群。[结论]综合分子遗传及栽培性状而言:台秀57(农)菌株各项栽培性状均表现较好,可以进行栽培推广;秀珍P-6、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可做育种材料。
【关键词】反季节秀珍菇 栽培性状评价 ISSR分子鉴定 遗传多样性
【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D16380034);;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桂科AA17204045-9);;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专项(nycytxgxcxtd-07-02);; 珍稀食用菌珍稀食用菌资源创新利用研究(桂农科2018YT18);; 广西宜州桑枝食用菌试验站(桂TS2016021)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