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下金融错配风险趋于收敛了吗?——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视角
2019-09-24分类号:F832;F724.6
【部门】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基于强监管下金融错配风险的局部均衡模型,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影响金融错配风险的主要机理,并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风险收敛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风险的形成具有显著性影响。虽采取严格监管措施,互联网金融及其具有的利率优势正依靠"虹吸"效应不断从金融系统和实体企业抽走资金,使得大量金融资源游离在实体经济和传统金融体系之外,因而金融错配风险无法实现收敛。二是不同渠道对金融错配风险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实体经济资金"脱实入虚"所形成的金融错配风险是最值得关注的。因此,防控金融错配风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核心和关键依然在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切实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点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
【关键词】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 金融错配 风险收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传染与审计治理机制研究”(15BGL04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视野下交叉金融风险的传染与审计治理机制研究”(17GLD01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南京审计大学应用经济学(苏政办发[2018]87号)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