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源泉与作用渠道研究

2019-09-20分类号:F124.7

【作者】李莹  吕光明  
【部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摘要】构建体现效率与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应优先消除机会不平等。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充分考虑环境与努力因素对收入的交互影响,基于事前参数法,结合CGSS2008-2015调查数据测度了中国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并对其生成源泉与作用渠道进行分解研究。具体而言,一方面,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获取中国机会不平等生成的环境因素贡献程度,突出揭示性别、城乡户籍与年龄(出生队列)三大源泉因素作用的群组差异;另一方面,结合个体生命周期进程特点,构建多层次的反事实收入,依次分解出环境因素如何通过教育与就业渠道来间接发挥作用。结果发现:机会不平等占比逐年下降,其中,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80后群体低于50后至70后群体;机会不平等生成源泉中,个体特征类因素是影响最大的一类环境因素,其中,户籍导致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在逐年下降,年龄的作用在逐年增加,性别变量在80后群体机会不平等生成中的作用远小于50后至70后群体;在作用渠道中,教育间接渠道占机会不平等的36%—39%并逐渐降低,就业间接渠道变动较小且差异化不太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机会不平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于合理削减机会不平等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家庭背景  城乡差异  收入分配不平等  机会不平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贫困退出考核评估的统计测度研究”(批准号17ZDA095);;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收入分配领域机会不平等的测度与分解研究”(批准号2018LZ29)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工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