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致腐性及TorA差异比较
2019-09-20分类号:TS254.1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研究冷藏海产品中腐败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致腐性差异,分析了大黄鱼源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在28°C和4°C下的生长情况,三甲胺(TMA)、生物胺的生成及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积累。PCR扩增2种腐败菌的氧化三甲胺(TMAO)还原酶基因(torA),生物信息学比较TorA蛋白的相似性、理化特性和蛋白空间结构。在28°C培养下,杀鲑气单胞菌生长较快,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在4°C下生长更快。相对于杀鲑气单胞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产生更多的TMA和腐胺,在冷藏鱼汁中积累更高的TVB-N,表明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具有强胺类生成能力。同时在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中分别扩增出2490和1959 bp的tor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2种TorA蛋白与同属菌相似性高于97%,而二者间的相似性仅为36.90%。波罗的海希瓦氏菌中TorA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约为92.3 ku和6.52,甘氨酸含量最高,而气单胞菌中约为90.6 ku和6.74,丙氨酸含量最高,TorA蛋白结构差异明显,且波罗的海希瓦氏菌中蛋白表达量更高。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为海产品嗜冷腐败菌,其中波罗的海希瓦氏菌胺类代谢能力更强,与其TorA酶的高表达量及特定理化和结构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揭示海产品嗜冷腐败菌的致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希瓦氏菌 气单胞菌 致腐性 TorA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19C200005);;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839893);; 浙江省分析测试项目(LGC19C200004)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