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与识别——以泰山为例
2019-09-19分类号:K925.2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农业农村部华中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摘要】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具有生态和文化双重价值,文化景观作为自然与文化的交界面,如何识别其价值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至关重要。以泰山为例,通过古籍文献和实地勘察等方法,从历时性角度对泰山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泰山文化景观价值经历了山岳崇拜的自然价值、君权神授的政治价值、佛道信仰的宗教价值、祭祀游居的民俗价值及保护利用的综合价值五个阶段。结论认为: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名山自然保护地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是从自然到文化再到综合、从御到民、从单一到多元、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思想基础、环境条件、行为方式及空间结果四部分,具有鲜明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特征。文章还对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识别策略进行了讨论,为相应类型的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 文化景观价值 演变 识别 泰山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GL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662018QD061)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