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

2019-09-18分类号:S571.1

【作者】李鑫磊  俞晓敏  龚智宏  林宏政  郝志龙  张妍  金心怡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摘要】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按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加工方法制成相应的茶类,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 MS)测定鲜叶原料和不同茶类的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芦丁(槲皮素-3-氧-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苷)和咖啡碱含量,探究不同茶类的加工工序对茶树鲜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各茶类中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绿茶下降最少,乌龙茶和白茶次之,红茶下降最多;白茶中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乌龙茶,酯型儿茶素含量与乌龙茶相当.各茶类中的氨基酸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其他组分较低;乌龙茶中的茶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绿茶略有降低,但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组分积累较多;红茶中除了亮氨酸有一定的积累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均为最低;白茶中除了茶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较低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有较高的积累.白茶中的芦丁含量与鲜叶相当,而比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高出1.5倍左右.咖啡碱在鲜叶和白茶中的含量最高,在红茶中的含量最低.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茶叶加工  不同茶类  儿茶素组分  氨基酸组分  芦丁  咖啡碱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6B06);; 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KNJ-151000);; 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项目(CARS-19);;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产业体系建设项目(NYT2017001);; 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N2015N01);;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T180143);;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2018S2017);;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FA17346A)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