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华鲟濒危状况与物种保护对策的评估分析

2019-09-15分类号:Q958.8

【作者】王鸿泽  陶江平  常剑波  
【部门】北京景山学校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武汉大学水生态研究所  
【摘要】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结合历史资料以及近年的监测数据,对长江中华鲟种群繁殖群体及补充群体数量与质量,关键栖息地胁迫因素及胁迫强度等的全面梳理,总结出了1981年以来中华鲟种群及环境胁迫的变动趋势。参照IUCN物种濒危程度的划分准则建立了中华鲟物种濒危等级的划分标准;同时按照10年一组对该物种不同年代下的濒危状况进行评估。中华鲟在1983~1992年代进入濒危程度;在2003~2012年代进入极危程度。中华鲟物种的濒危等级取决于自身种群质量以及人类活动及环境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人类活动和环境结构变化对中华鲟的胁迫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且整体呈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最后,基于物种的濒危状况以及胁迫因素,分析了不同年代内的对策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种保护工作的构架和保护行动的优先顺序。
【关键词】中华鲟  种群数量  濒危等级  保护策略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150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9135)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