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因及其肝胰腺菌群的初步研究

2019-09-15分类号:S945

【作者】朱志杨  沈辉  万夕和  任乾  蒋葛  范贤平  乔毅  甄晓然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摘要】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e sinensis)肝胰腺坏死综合征(HPNS)的病因,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健康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感染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蟹及IHHNV-WSSV共感染蟹的肝胰腺菌群结构。结果显示,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组与IHHNV-WSSV共感染蟹组首先聚类(相似度0.72),随后依次与IHHNV感染组(相似度0.69)及WSSV感染组(相似度0.62)聚类,最后与健康蟹组聚类(相似度0.56),表明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的肝胰腺菌群结构与IHHNV-WSSV共感染蟹的较为一致,与健康蟹的差异明显。此外,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WSSV感染蟹、IHHNV感染蟹、IHHNV-WSSV感染蟹与健康蟹相比,肝胰腺菌群多样性降低,肝胰腺菌群中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致病菌的丰度增加,鞘氨醇单胞菌属、鞘氨醇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减少,甚至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中未出现慢生根瘤菌属。初步推论, HPNS的发生可能与IHHNV-WSSV共感染有关,IHHNV-WSSV共感染改变了河蟹肝胰腺菌群结构,可能引发肝胰腺正常的生理功能下降,继而停止了摄食行为,从而逐渐发展形成HPNS初期的肝胰腺白化现象。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肝胰腺坏死综合征(HPNS)  菌群结构  共感染
【基金】江苏省渔业科技类项目(D2017-4-2);; 江苏省科技类项目(YDZX20173200001267)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