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的经济增长:趋势、周期及结构性特征

2019-09-15分类号:F124

【作者】李帮喜  赵奕菡  冯志轩  
【部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剩余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结构两个范畴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从经验层面讨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性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潜在增长率和大道路径,刻画了中国经济剩余的生产分配以及最优增长结构。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持续的资本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中国存在着一般利润率和潜在增长率的长期下降趋势;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中国面临着低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困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解决,并代之以高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模式。结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阶段性及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经济增长  马克思经济学  生产剩余  再生产结构  潜在增长率  大道路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L020)的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管理世界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