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两种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2019-09-15分类号:S714.3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辽宁辽河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摘要】【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LGd)、红松(PKd)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nim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OTU分析法比较不同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优势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与红松人工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有助于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2)该区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共检测到9个土壤真菌门,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隐真菌门。(3)LGe和PKe,LGd和PKd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但都不显著。(4)Venn和Heatmap表明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LGe和PKe间的差异较LGd和PKd间的差异小。(5)RDA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全碳、速效氮、土壤碳氮比是该区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差异,LGe和PKe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表现趋同性,LGd和PKd差异较大。
【关键词】辽东地区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07B0103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7YFC050410501);;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5047);; 辽宁省宜林地营林决策平台构建及示范项目(201304216)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