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2019-09-15分类号:S519

【作者】梅丽  郭自军  王立臣  石春梅  周吉红  周继华  王俊英  
【部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市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  
【摘要】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的藜麦品种,将引种的15份藜麦资源在延庆区延庆镇西白庙村、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和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3点试种,比较产量、植株性状、抗性、生育期和景观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红藜1’、‘红藜2’、‘陇藜1号’和‘陇藜3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作为粮景兼用型作物,在京郊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中,‘红藜1’和‘红藜2’为晚熟品系,生育期140~149 d,观赏期26~45 d,麦穗下垂,呈玫红色、橘黄色,高抗叶斑病、倒伏和倒折,在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产量较高,为2 390.26和2 039.56 kg/hm~2。‘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89~108 d和90~100 d,观赏期15~17 d,麦穗直立,呈红色、黄色,在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产量较高,为1 295.23和1 095.02 kg/hm~2。
【关键词】藜麦  品种/系  产量  景观效果  适应性
【基金】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藜麦抗逆稳产栽培技术集成完善与示范2017013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