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2019-08-28分类号:S153.6;S511
【部门】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摘要】针对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较低、氮肥投入过量,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氮含量及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秸秆还田与氮肥两因素,3个碳(秸秆还田)水平:C0:无秸秆还田; C1:秸秆还田4 500 kg/hm~2; C2:秸秆还田9 000 kg/hm~2; 2个氮水平:N1:255 kg/hm~2(优化施氮); N2:400 kg/hm~2(农民传统施氮)。结果表明,与C0、C1处理相比,C2处理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0. 46%,28. 06%;分蘖期时C2N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成熟期C1N1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秸秆还田与优化氮肥显著增加了DO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以C1N1最高,分蘖期与成熟期时,与未秸秆还田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且C1N1、C1N2处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与氮肥施用量255 kg/hm~2处理可有效增加水稻二次枝梗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水稻产量,且高于其余处理。与农民传统施肥管理(C0N2)相比,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C1N1)处理水稻产量提高19. 02%,且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碳氮含量。
【关键词】水稻 盐渍化土壤 秸秆还田 氮肥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基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水稻创新团队建设(栽培与土肥岗位,SDAIT-17-05);;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17CXGC0301);; 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ZR2017MC015);; 校高层次人才基金(1115025)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