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错配、效益损失与政策启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9-08-27分类号:F301.2
【部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依据资源错配理论和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及其效益损失测度模型,并对中国1996-2015年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及其效益损失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96-2015年中国农用地修正错配率由24.02%下降到4.64%,建设用地错配率由198.08%降至13.18%;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益损失先降低后上升,2015年达23 982.84亿元,年均损失率为1.98%;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错配效益损失率由14.33%下降为11.62%,但效益损失由4 652.30亿元增加到35 441.05亿元;在部门错配类型上,西部表现为农地非农化损失,东部和中部先后由农地非农化损失转变为农地农用损失,拐点为2001年、2013年,在空间错配类型上,东部表现为短缺错配、中西部为过度错配。由此得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错配和过度错配并存,中西部土地错配程度较高,但效益损失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和效益损失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部门和空间收益差存在,错配效益损失值仍在增加;调整土地资源部门和空间配置量、缩小部门和地区土地边际产出效益差异是纠正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土地资源 部门错配 空间错配 效益损失 错配类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资源禀赋空间异质、资源错配与效率改进:以武汉城市圈为例”(7160328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作用机制及差别化土地政策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16YJC790133)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