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识别及驱动因素分析

2019-08-22分类号:X171.1

【作者】彭凯锋  蒋卫国  邓越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学学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基于1995-2015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连续时间序列的水体数据集,探究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及其对应的水体变化特征,并使用Logistic模型进一步揭示湿地受损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湿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减少了665.15 km2。湿地受损区域大多分布在武汉市、黄陂县、仙桃市等,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旱地侵占湿地引起的;湿地恢复区域大多分布在仙桃市、武汉市,主要表现为由水田向功能湿地转变。(2)20年来,湿地的变化与其水体的退化或增长变化特征相似,即湿地受损区的水体面积减少,湿地恢复区的水体面积增加。(3)Logistic回归表明,建设用地、降雨、GDP是影响湿地受损风险的主要因子,其中人类活动是湿地受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湿地受损  水体  驱动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7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002)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