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珠江和黑龙江草鱼选育系双列杂交组合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2019-08-21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级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苏州市申航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大宗淡水鱼繁育与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研究本课题组获得的长江、珠江和黑龙江草鱼选育系间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变化情况,本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构建的6组杂交组合[珠江♀×黑龙江♂(ZH)、黑龙江♀×珠江♂(HZ)、长江♀×珠江♂(CZ)、长江♀×黑龙江♂(CH)、珠江♀×长江♂(ZC)、黑龙江♀×长江♂(HC)]和3组自交组合[黑龙江♀×黑龙江♂(HH)、长江♀×长江♂(CC)及珠江♀×珠江♂(ZZ)]共9个草鱼组合群体进行了微卫星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9个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5.75~12.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3.8077~6.3065) ,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7682~0.9036) ,9个草鱼群体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8385~0.6210),12个草鱼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92 、0.823 、0.857 、0.894 、0.927 、0.859 、0.850 、0.859 、0.907 、0.929 、0.879 和0.749,均表现为高度多态位点(PIC=0.749~ 0.929)。基于不同群体的Nei’s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9个群体中黑龙江♀×珠江♂(HZ)与长江♀×珠江♂(CZ)首先聚类,表明两个组合亲缘关系更近,珠江♀×黑龙江♂(ZH)与黑龙江♀×长江♂(HC)组合遗传距离最远。本研究结果将为草鱼目前种质退化现象提供解决思路,为草鱼优良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草鱼 完全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微卫星
【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5-03);; 上海市工程中心提升项目(19DZ228430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