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种有效的货币指标吗?——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9-08-15分类号:F822.0;F832.4

【作者】刘金全  郑荻  丁娅楠  
【部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利用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将社会融资规模、M2和名义利率三种货币中介指标与GDP、CPI和资产收益率的关联性进行对比,并通过构建SVAR模型,模拟三种货币中介指标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效果,结果发现:数量型中介指标在对GDP和CPI的调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价格型中介指标则对资本市场的调控效果更佳。社会融资规模不但可以成为现阶段央行平抑物价波动的理想政策工具,而且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对M2指标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在M2指标与实体经济关系不断弱化、利率调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转型阶段,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能够有效弥补M2指标的不足,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望在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  名义利率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十三五’期间中国增长型经济波动态势与宏观调控模式研究”(16JJD790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转折点识别、阶段转换及预警研究”(71573105)
【所属期刊栏目】改革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