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制实验的6个典型亚热带树种空气负离子效应
2019-08-15分类号:S718.5
【部门】河北农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林场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树种的生理特性差异及其对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影响,为探究森林植被对NAI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6—9月,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内,分别对6个典型亚热带树种NAI效应进行连续定位监测,选择无植株的土盆作为空白对照,并对各树种叶片形态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性状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人工气候室放入植株后,NAI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枫香(828 ion·cm~(-3))>杉木(733 ion·cm~(-3))>榉树(685 ion·cm~(-3))>青冈(677 ion·cm~(-3))>闽楠(665 ion·cm~(-3))>对照(345 ion·cm~(-3))。总体而言,针叶树种NAI效应显著大于阔叶树种(P<0.01),与叶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比较阔叶树种可得出,叶厚度及叶片长宽比与NAI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试验树种显著提高空气负离子(NAI)浓度,树种间NAI效应存在差异,针叶树种NAI效应高于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NAI效应高于常绿阔叶树种。叶片形态、叶尖数和光合荧光生理特性等是造成树种间NAI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人工气候室 空气负离子 亚热带树种 叶片性状特征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AFYBB2018ZA002)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