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开封市公园景点可达性
2019-08-10分类号:F592.7
【部门】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游憩空间,城市公园景点的空间可达性成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针对公园景点可达性测度中的交通模式单一问题,以开封市主城区为例,构建多模式交通网络(步行、公交和小汽车)测度体系,从3种交通模式的平均可达时间和公交服务频次视角全面分析居住区尺度的公园景点可达性,进而划定开封市游憩空间的交通出行圈。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行交通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区段差异,表现为以老城区为核心向外围区扩散的衰减现象。其中,老城区的步行可达性最高,60.48%的居住区在15 min内可步行到达绝大部分的公园景点;公交可达性较好的居住区分布在老城区及老城区外围,但对城市边缘区的支撑力较弱;小汽车在相同时限内可达性范围最广,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外围区可达性极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划定的步行、公交车、小汽车出行圈有助于合理规划不同城市空间的居民出行方式,以提高出行效率和交通可达性水平。
【关键词】多模式交通网络 可达性 公园景点 出行圈 居住区 开封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588,4167153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6M600575);;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BJJ00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9-ZZJH-093,2019-ZZJH-304)
【所属期刊栏目】地域研究与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