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操纵的经济学分析
2019-08-07分类号:F273.1;F832.51;F275
【部门】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的中国,企业研发参与以及研发强度为何会呈现不降反升的异象?本文通过一个扩展的异质性企业创新模型,以及2008—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解释了这一异象。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并没有减少企业的研发参与,反而扭曲激励了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上述异象的根源在于部分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为达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研发强度门槛以获取相应的资源,而策略性地操纵其研发强度。进一步地,企业生产率水平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缓解上述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研发操纵行为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率与利润水平。本文认为,制度迎合是对融资约束严重与高研发强度并存这一异象的经济学解释。因此,只有修改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门槛,并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融资约束 研发强度 研发操纵 制度迎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融资约束异质性与贸易福利效应:基于企业内销与出口交互视角的研究”(71873044);; 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内出口与内销替代研究”(CXJJ-201-9-437)
【所属期刊栏目】财贸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