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托底机制的现实考量与实现路径——基于70年政策文本和社会政策的视角
2019-08-01分类号:F323.211;F812.8
【部门】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是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的一项制度创新。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对1949-2019年中国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全时段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补贴政策在理念萌芽期、行动探索期、体系初建期和补贴调整期变化明显,逐渐从增量改革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并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托底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耕地保护补贴政策耦合了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改革方向,兼具经济和社会政策属性;在地方政府"垄断"补贴政策下,补贴以及相应社会网络和组织机构能够为转变生产方式托底,技术和收入以及市场能够对农户进行托底,说明它具有一定的托底功能。因此,要实现补贴托底机制,应确定政策目标优先序和细分政策工具;推进政策的机制创新,确定补贴政策体系中托底机制的顺序;在中央政府政策框架内实施纵向一体化补贴路径,地方政府限定政策边界;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融合财政与金融资金;动态调整补贴依据和动态管理补贴对象。
【关键词】托底机制 耕地保护补贴政策 社会政策 政策演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政府与农户响应的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补贴标准动态测度研究”(7180309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政策边界视角下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补贴效应及标准测度研究”(18YJC790130);;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产业集群导向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和政策响应研究”(16JYB18);;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业务专项“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演化与补贴金融耦合支持研究”(135209527)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