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16种地被植物的光响应特性及园林应用

2019-07-26分类号:S688.4

【作者】尹婷辉  戴耀良  何国强  蔺万煌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深圳大学有害生物防控中心  
【摘要】选取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内人工植物群落中16种常见地被植物,观测其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光合作用特征参数,运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并分析其耐荫能力。结果表明:光叶子花、狗牙花、长春花、大花软枝黄蝉、黄金榕、龙船花等6种植物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20~50mmol/(m2×s))和较高的光饱和点(900~1 600mmol/(m2×s)),表现典型阳生植物特征,在园林绿化中可配置在阳光充足的坡地、林边路缘和道路绿化隔离带等处;洒金桃叶珊瑚、合果芋、红背桂、叉花草、可爱花、朱蕉和蜘蛛兰等7种植物具有偏低的光补偿点(7~15mmol/(m2×s))和偏低的光饱和点(400~1000mmol/(m2×s)),其耐荫能力远高于其他供试地被植物,适于弱光环境中生长,在园林绿化中可配置在阳光较弱的乔木林下、庭院和高架桥下;春羽、金脉爵床、扶桑则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7~15mmol/(m2×s))和较高的光饱和点(1000~1300mmol/(m2×s)),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不仅能充分利用弱光,而且对强光的耐受能力也相对较强,在园林绿化配置时可根据景观效果加以灵活应用。地被植物的表观量子产额和水分利用率在不同的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变化趋势能反映出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差异。
【关键词】地被植物  光合–光响应曲线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表观量子产额  耐荫性  园林应用
【基金】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16,201617)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