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南方旱田转水田后温室气体减排年限预测

2019-07-25分类号:S181

【作者】赵苗苗  邵蕊  李仁强  杨吉林  徐明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摘要】农业生产活动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作物栽培体系和管理方式都会影响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控制机理的研究,但关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中科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为研究平台,通过对新(刚从旱田转为稻田)老(过去20余年一直为稻田)稻田进行连续4年(2013—2016)观测,分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预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旱田转变为稻田后,前4年新稻田CH4排放通量显著低于老稻田,但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新稻田的CH4排放速率呈增加趋势,而老稻田的CH4排放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耕作年限对CO2和N2O的排放速率影响不显著;新稻田的pH值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老稻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缩短稻田轮作(水-旱轮作)期(小于7年)能够有效降低稻田CH4和总温室气体排放量。该结果表明利用老稻田的CH4排放系数可能会显著高估新稻田的CH4排放量。研究结论可为准确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区域农业温室气体管理和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温室气体  稻田  年限  轮作  排放通量  千烟洲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4302)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