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无角牦牛FTO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2019-07-22分类号:S823.85

【作者】马武  张浩  贾聪俊  阎萍  成述儒  梁春年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甘肃省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探究无角牦牛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以期找到与无角牦牛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参考GenBank中野牦牛的FTO基因序列,针对其第4内含子和第8内含子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354头无角牦牛的FTO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各基因与体质量、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无角牦牛FTO基因的第4内含子区域检测出A164506C突变位点,有2个等位基因A和C,有3种基因型(AA、AC和CC),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是A和AA,其频率分别为0.694 9和0.485 9;在第8内含子区域检测出G309000A突变位点,共有2个等位基因A和G,有3种基因型(GG、GA和AA),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是G和GG,其频率分别为0.926 3和0.858 4。A164506C突变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纯合度较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309000A突变位点为低度多态位点,纯合度较高,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A164506C位点与无角牦牛的体高和体斜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C基因型个体优于AA基因型个体。G309000A位点与无角牦牛的胸围和体斜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GA基因型个体优于GG基因型个体。【结论】FTO基因第4内含子区域A164506C突变和第8内含子区域G309000A突变均与无角牦牛生长性状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无角牦牛  FTO基因  PCR-SSCP  基因多态性
【基金】现代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8);; 甘肃省草食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GARS08);; 中国农业科学院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项目(CAAS-ASTIP-2014-LIHPS);;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610322017005)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