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

2019-07-15分类号:S516

【作者】陈光华  韩浩坤  马洪驰  党科  王孟  杨璞  冯佰利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
【关键词】糜子  籽粒形成过程  蛋白质  淀粉  淀粉合成相关酶
【基金】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CARS-06-A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52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4BAD07B03);;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09-201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