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局限与拓展——写在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15周年之际
2019-07-15分类号:D422.6;D262.6
【部门】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需求-回应"型创新,核心内容可归纳为:党的领导、分权制约、全程监督、信息沟通、制度规范。其实质是一种独特的农村基层权力调控机制,对遏制农村基层腐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度设计存在一些局限。在当前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践中,存在着农村基层事务的复杂性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权限的有限性、农村基层监督制度的系统性要求与"碎片化"现实、农村基层监督的有效性要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力不充分等重要矛盾,降低了农村基层监督的有效性。新时代农村基层监督在未来发展中应认真回应现实矛盾与问题,依据国家政策的新导向实现三个拓展:一是拓展监督主体,建构农村基层的多元共监格局;二是拓展监督方式,形成权力监督、制度规范、道德调控相结合的农村基层监督体系;三是拓展监督对象,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和事项的全覆盖。
【关键词】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农村基层监督 后陈村 基层治理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基层治理‘一体三类多态’格局研究”(项目编号:16AZZ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