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三角”区域松桃河大口鲇和斑鳜重金属富集及风险评价研究
2019-07-15分类号:X503.225;X820.4;S917.4
【部门】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摘要】为了解松桃河鱼体重金属富集现状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和食品安全,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HCHG-AFS)测定松桃河的大口鲇(Silurus meridoualis)、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肌肉和肝脏中Cd、Pb、Cr、Ag、Mn、Cu、Zn、Hg的含量。结果显示:两种鱼肌肉中Pb、Mn和Cu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Zn含量均最高;肝脏中Cr和Zn的含量差异不显著,Cu含量均最高。斑鳜肝脏中的Cd、Zn、Cu、Mn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大口鲇肝脏中的Cu、Cd、Pb、Cr、Mn含量显著高于肌肉。两种鱼体肌肉中7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GB2762-2017)和(GB18406.4-2001)限量标准。危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食用松桃河大口鲇和斑鳜的健康风险较小。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松桃河鱼体Cd的污染程度较高,松桃河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关键词】松桃河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大口鲇(Silurus meridoualis)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基金】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放课题(2016ESOF-03);;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基础计划(黔科合基础[2016]1151);; 铜仁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trxyDH1521)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