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Apaf-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盐和病原胁迫后的表达分析

2019-07-13分类号:S945

【作者】王磊  任宪云  宋柳  吕建建  高保全  刘萍  孙东方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proteaseactivatingfactor-1,Apaf-1)基因,该基因c DNA全长为2032bp,其中,ORF为1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9.13 kDa,理论等电点为7.67。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Apaf-1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Apaf-1的同源性最高,为51.27%,并与凡纳滨对虾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显示,Apaf-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在肝胰脏最高,其次是肌肉、心脏、鳃和眼柄,血细胞和表皮最低。不同盐度胁迫后,Apaf-1在Ⅱ期幼蟹体内表达水平在3 h达到最大值,此后,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Apaf-1在80日龄盐度20胁迫后三疣梭子蟹的鳃中呈上升趋势,在肝胰腺中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表明盐度改变能影响该基因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不同病原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血细胞中,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Apaf-1的表达于48 h到达峰值,为对照组的2.76倍(P<0.05),注射WSSV后在12h到达峰值,为对照组的5.89倍(P<0.05),整体呈上调表达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三疣梭子蟹Apaf-1基因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  Apaf-1  低盐度胁迫  副溶血弧菌  WSSV
【基金】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CARS-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6186);;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面上项目)(BE20173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46)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