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治理模式选择之殇——基于华北X村的个案
2019-07-10分类号:D422.6
【部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自上而下将村民自治制度下沉到农村和农村自下而上去承接村民自治制度的互动过程中,村民自治出现了"惟村庄利益化"的现象。依据不同的视角可以将农村治理划分成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农村对国家供给项目资源的承接态度为标准,可以将农村治理化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激进型治理模式。笔者考察了华北平原的X村在15年中经历了积极→消极→激进的治理模式的选择过程。得出以下结论:村民对农村治理模式选择是依据农村治理绩效的帕累托改进的标准,这种选择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往往会产生非正义的结果。将激进治理模式放在税费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源自于农村获取治理资源的方式会发生由内部汲取到外部输入的根本转变。同时,地方政府在晋升锦标赛体制和政治维稳高压之下,也默许了激进型农村治理模式的存在。
【关键词】农村治理 帕累托改进 项目进村 村治模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MZ0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D850005)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