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洞庭青鲫倍性鉴定

2019-07-10分类号:S917.4

【作者】谭俊杰  刘科均  吕丽刚  余建波  曾聪  肖调义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特色水产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洞庭青鲫产于湖南省澧县北民湖,因个体大且背部青灰而得名,其快速生长的特性和异于普通鲫的体型令作者怀疑前人报道的"二倍体群体"结果。为此,从银鲫微卫星文库中筛选9个位点构建微卫星鲫倍性鉴定体系,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完成了洞庭青鲫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微卫星鲫倍性鉴定体系能够100%区分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鲫,微卫星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36尾洞庭青鲫均为三倍体,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3,样本基因型包括AAA、AAB/ABB、ABC 3种类型;洞庭青鲫血细胞DNA平均含量为159.42±5.64,与二倍体红鲫的血细胞DNA平均含量(102.43±3.54)比值(DI)为1.56∶1;流式细胞术与微卫星体系判定结果匹配度100%;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洞庭青鲫染色体数为3n=156±,核型公式为3n=39m+36sm+81sta,NF=231。建立了适用于鲫倍性鉴定的微卫星标记体系,且系统地证实了洞庭青鲫为三倍体鲫品种。
【关键词】洞庭青鲫  倍性  微卫星标记  流式细胞术  染色体核型
【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5-48)~~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