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贫困地区乡村性变化与乡村转型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2019-07-08分类号:F327
【部门】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性变化、乡村转型发展成为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但关于乡村性变化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关系尚少有研究。[方法]以西南地区267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乡村性与乡村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化后的熵权法和ESDA方法,研究2015年相对于2005年西南地区贫困县乡村性和乡村转型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性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15年相对于2005年,研究区乡村性变化值在-0.454 4~-0.047 8之间变动,乡村性变化值较大的县域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的四川盆地周边低山丘陵和平行岭谷地形区,以及云贵高原的滇中、黔中与城市邻近县域;各县域乡村转型度值在0.190 0~0.646 9之间变化,按照转型度由低到高可以分5级,其中,乡村转型度较低(Ⅱ级)和乡村转型度中等(Ⅲ级)的县域分布广泛;乡村转型与乡村性变化的耦合协调度值在-0.736 3~-0.339 8之间变化,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有4个县域属于拮抗不协调类型,大多数县域属于低级或中级耦合协调类型。[结论]西南贫困地区乡村性变化和乡村转型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与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的分异大体吻合,地势平缓、区位条件较好县域的乡村性变化、乡村转型度、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优于地理条件较差县域。应根据耦合协调发展差异,因地因时制宜强化乡村产业发展、完善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区域发展能力建设。
【关键词】乡村性变化 乡村转型 耦合协调关系 空间特征 西南贫困地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西南贫困地区村落演变与空间优化模式研究”(15BJL11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