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理论视域下乡村公共能量场建构的三重维度
2019-07-01分类号:D422.6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作为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主流范式,福克斯和米勒提出的"公共能量场"对我国乡村治理转型具有借鉴意义。在对其概念及内涵解读的基础上认为乡村公共能量场建构是村社善治的基本面向,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极具创新性的学术命题。借助赋权理论,尝试建构"话语+技术+法律"的逻辑分析框架。其中,话语赋权是乡村公共能量场建构的"主体变量",旨在打破基层政府"话语霸权"和草根农民"政治冷漠"的结构性困境,强调农户的话语权回归;技术赋权是乡村公共能量场建构的"工具变量",亦是理解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关系的新视角,强调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法律赋权是乡村公共能量场建构的"制度变量",作为弥补行政赋权失灵的有效策略,强调农村法治建设的推进。
【关键词】乡村公共能量场 赋权理论 农户话语权 技术支持 法治建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层信访‘碎片化’治理及其法治化研究”(15AZZ012);;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农村政治生态重构中公众参与机制研究”(KYCX18_0731)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