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域与高晓声的乡土意识——从《在密西根大学的讲演》到《陈奂生出国》
2019-06-28分类号:I206.7
【部门】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高晓声以写作农村和农民题材享誉当代文坛。他创作的"陈奂生"系列描绘了时代转型的大潮下真实的农民形象。他于1988年第二次访美,发表数篇演讲,多以农民为主题。其中,《中国农村里的事情——在密西根大学的讲演》重点讲述了他的农民经验以及他对中国农村转型的思考,这有助于读者理解高晓声晚年作品中乡土意识的转变。乡土意识是高晓声作品的一个突出特征,主要包括农村、农民和土地三个方面。农民意识是中心,它的一端指向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农村,另一端通往造物的恩赐——土地。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农民意识可被视作乡村特有的精神生态,农村意识和土地意识则分别对应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
【关键词】高晓声 乡土意识 生态批评
【基金】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ZXA003)
【所属期刊栏目】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