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点-面”特征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识别

2019-06-25分类号:F301.3

【作者】曲衍波  魏淑文  商冉  郑捷  
【部门】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形态的系统认识与分类研究。本文从"点"-"面"耦合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概念模型,基于"2+3"式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不同区域的5个典型乡镇及其内部的15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点"属性的规模、形状和密度指标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利用"面"属性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指标剖析农村居民点功能,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农村居民点"点-面"形态耦合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点状"形态上,典型乡镇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差异较大,密度相对集聚,形状偏于不规则;经济落后地区和山区的农村居民点组合类型比较单一,经济发达和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组合类型多样。②在"面状"形态上,农村居民点整体表现为"生产功能较好,生活功能差,生态功能一般"的特征;随着镇域内区位优势的衰减,典型村庄的生产功能逐渐降低并趋于均衡化,生活功能逐渐降低但分化程度更加剧烈,生态功能也逐渐降低但缩减幅度相对均衡。③在"点-面"形态耦合上,大规模-集聚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活和生态功能偏强,小规模-分散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活功能稍强,大规模-分散-不规则型农村居民点各项功能均较弱,这种组合类型和功能关系之间的关联性是外部性要素导向下农村居民点内部要素自组织演化的体现。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空间形态  识别  抽样  山东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560;41671519;41301616)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