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5种潴育水稻土对砷的吸附特征
2019-06-25分类号:X53;S511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采用振荡平衡法,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湖南5种潴育水稻土(黄泥田、河沙泥、麻沙泥、紫泥田和红黄泥)水耕表层(A,0~25 cm)和水耕氧化还原层(B,>25~50 cm)土壤对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砷的等温吸附数据;比较Langmuir方程拟合得出的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Xm)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B层土壤的Xm和对砷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分别是A层土壤的1.2倍和6.3倍,B层的变异系数大于A层的;黄泥田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最强,麻沙泥和红黄泥的较弱;在土壤pH4.97~6.68时,Xm与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BC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对砷吸附的86%的变异可以用全铁含量解释。5种母质潴育水稻土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有较大差异,土壤全铁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主要土壤因子。
【关键词】潴育型水稻土 剖面土壤 砷 等温吸附 吸附量 缓冲容量 湖南
【基金】国家财政部和农业部专项(农办财函(2016)6号)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