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河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时空分布

2019-06-25分类号:S512.1;S513;S162.3

【作者】常清  王靖  余卫东  张宁  李孟蔚  李文科  黄明霞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山西省气候中心  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  
【摘要】为研究河南省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的时空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挖掘河南省不同区域热量潜力和提升热量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热量分布及其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剖析了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981—2014年,不同年代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生育期在豫北略增加、在豫东呈增—减—增变化特征、在豫西缩短、在豫南则先减后增;河南省各区域小麦和玉米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均呈增加趋势,是各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热量利用率而选用中晚熟品种的结果;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差南高北低,且小麦有效积温差升高,玉米有效积温差降低,表明玉米热量利用程度高于小麦热量利用程度;在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的共同变化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差在豫南和豫东大部较高,而热量利用率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但均呈升高趋势,表明河南大部分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有明显提升,但在豫南和豫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今后应着重提高该区的热量利用率。
【关键词】热量利用率  生育期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潜在有效积温  实际有效积温  河南省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105;2017YFD0300404)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