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
2019-06-25分类号:F327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生态宜居问题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103个林盘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川西林盘生态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和模型,通过构建由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居住条件4个维度、16个指标因子组成的判断矩阵,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视角下,在农村生态宜居性评价要素中,生态价值(0.3945)>居住条件(0.3671)>美学价值(0.1354)>社会价值(0.1029)。具体而言,植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川西林盘生态宜居评价中占据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从新型乡村功能拓展、乡村多元功能协同和乡村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活垃圾和生活燃料污染治理、防止水体质量恶化、保持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林盘民居的乡土特色、发展庭园经济、推进林盘旅游产业等。
【关键词】川西林盘 生态宜居评价 层次分析法 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文化振兴视角下传统民居的‘三化’改造研究——以川西林盘何家院子为例”(编号:201810626075)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