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农产品供需匹配新模式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2019-06-18分类号:F323.7;F49
【部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当前中国农产品供需匹配中出现了以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农产品电商、农业众筹、定制农业等为代表的许多新型线上交易方式,但是较少有研究关注这些新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意义。为此,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中"潜在利润—动力来源"为基础理论,构建了农产品供需匹配新模式产生与运作的理论解释框架,揭示出了新模式形成的共同机理,即"基于解决传统供需匹配痛点问题的需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线上交易业态"。此外,基于目标导向思维,本文还将这些新模式划分为了总量导向型、结构导向型、品质导向型三种类型。虽然这些新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需匹配中还处于从属地位,应用范围不广,但是它们已在小范围内显露出了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提升农业供给水平、倒逼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着眼于未来,要积极鼓励发展这几类新模式,挖掘它们的潜力,逐步发挥它们在农产品供需匹配中的支配力以及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力,推动它们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 农产品供需匹配新模式 农产品电商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宏观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