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6-15分类号:G127

【作者】陈慕琳  胡娟  邱小梅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湖北省6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空间上呈不均匀分布特征,究其成因,是各驱动力的综合影响结果,因此为了探明不同影响因素对湖北省非遗空间分布形成的作用,该文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2大方面,具体分为地形、河流、文化、经济4个子方面对其进行剖析.研究表明:1)地势对非遗的影响作用体现在平原—台地单元的促进作用和山地—丘陵单元的保护作用上,由此导致平原—台地型非遗分布范围广泛、传播距离远,而山地—丘陵型非遗则正好相反;2)湖北省非遗普遍具有亲水性,各类非遗到河流的平均距离均小于10 km.河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类定居地点和出行方式上,由此导致非遗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3)荆楚文化中的楚国历史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和江城武汉文化对湖北省非遗的产生与分布作用最显著;4)经济集聚效应是影响非遗产生、空间分布、流动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湖北省非遗的集聚中心随着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迁移而迁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北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1147);;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6161);;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探索创新型项目(CCNU18TS001)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