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华鲟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

2019-06-10分类号:S917.4

【作者】万玉芳  邸军  田波  杜浩  冷小茜  张书环  危起伟  
【部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摘要】为了解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免疫器官早期发育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实验以1~300dph中华鲟子二代的仔鱼、稚鱼和幼鱼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免疫器官(头肾、胸腺和脾脏)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显示,培育水温为12.9~22.6℃时,中华鲟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头肾(3dph)、胸腺(7dph)和脾脏(9dph);免疫器官淋巴化先后顺序为胸腺(12dph)、头肾(15dph)和脾脏(33dph)。仔鱼发育至15 dph可见头肾和胸腺间有淋巴细胞"桥"连接现象,180dph胸腺内可见哈氏小体结构,头肾、胸腺和脾脏内含有黑色素细胞或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总体而言,中华鲟免疫器官发育具有原基出现时间早、发育速度慢和发育周期长的特点。由于仔稚幼鱼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建议在其培育过程中加强病害防治和早期疫苗的开发。
【关键词】中华鲟  免疫器官  头肾  胸腺  脾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285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2015CB15070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